图为:河西畈水上红叶
图为:秀美凤山城
图为:碧水蓝天映秋色
图为:家园
图为:玻璃栈道
图为:五彩天堂
湖北日报讯 5月,栗子花开时节,罗田迎来了旅游旺季。“一片森林的价值,木材本身所占比例仅为5%;一名两日游旅客带来的收益,高过砍伐两棵30年大树的收益。”这是罗田10年前提出的“绿色经济学”公式。
绿色发展先行,罗田用自身实践验证了这个公式。
过去5年,罗田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旅游综合收入由2012年的5个亿上升到2016年的36.65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12年不足10%上升到2016年的36%。
罗田相继捧回了“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回乡创业试点县”“国家产业融合试点县”“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一块块金字招牌。
旅游牵引,绿色崛起,罗田步履铿锵。过去5年,罗田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加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加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加2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前进9位,成为全省进位最快的县市之一。
谋定绿色战略
——山上建景区,山下建园区;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
天堂寨雄关漫道,薄刀峰高耸入云,天堂湖碧波万顷,燕儿谷花海烂漫,潘家湾古色古香;漫步乡野,美丽乡村如诗如画,处处风水草地现牛羊,屋前屋后花果香;寻觅街市,新鲜蔬果、金银花露、茯苓等都是宝贝……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会被罗田的美景美食刷屏。
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2.5%和55.8%,这是“五一”小长假罗田的旅游“成绩单”。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汪水,短短几年,曾经“藏在深闺人未知”的罗田美名天下传,绿色发展全省领跑,旅游扶贫叫响全国。
思路一变天地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罗田立足县情,探索了一条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强县之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把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思路明确。
编制绿色规划。罗田高标准编制了生态建设、生态环保、生态旅游等规划。
树立绿色导向。罗田因地制宜、差异化考核各个乡镇,对北部山区生态、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乡镇,主要考核生态保护指标;对中南部丘陵地带乡镇,主要考核小城镇建设、现代工农业。
保护绿色生态。按照“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的思路,罗田加强大别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白莲河库区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工业废弃物、农业资源污染、城乡垃圾污水、废弃矿山的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禁止乱砍滥伐、禁止乱采沙石、禁止乱施化肥农药、禁止乱排乱倒、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城区禁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支持经济开发区创新转型、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生态移民搬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低碳环保意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共赢”。
推进绿色招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罗田”目标、改善环境质量主线和守护生态底线,积极探索“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交相辉映的“环境美”发展模式。罗田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以发展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产业定位,重点谋划了一批节能环保、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推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生态优势,罗田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势生态项目和市场主体。今年1至5月,签约项目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