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打造绿色明珠 构建多极发展——湖北绿色发展与多极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25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1856

 

   湖北日报讯 本次论坛主持人: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曾婕

   近日,由湖北省社科联、荆州市人民政府、长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湖北发展论坛在荆州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湖北绿色发展与多级发展的走向贡献真知灼见,在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加快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共促多点支撑、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湖北发展进入“提质”阶段,作为“千亿俱乐部”一员的新兴增长极,荆州市勇争排头兵、稳下鼎足棋,在不断探索,力求实效的同时,努力成为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

   优化发展格局 振兴鱼米之乡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 潘家华

   湖北的发展格局明显呈现出“一主两副多极”的状态。客观上讲,武汉负担过重,宜昌、襄阳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多极潜力巨大,需要强化。因而,湖北的经济发展布局可作适当调整,一主减负,二副提质,多极强化,使得湖北均衡发展有后劲。

   根据湖北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武汉占全省经济体量超35%,而武汉的三产增加值占湖北第三产业增加值45%以上。把宜昌和襄阳加在一起,三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据湖北2/3的经济体量。省会城市首位度高,似乎是好事,有利于带动全省其他地区的发展。但从另外一方面看,首位度太高,一城独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人才、资金的“虹吸效应”,造成湖北的经济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的现象。失衡这个词也许不准确,但是不均衡这个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建议“一主”要减负。“两副”,基本上都是二产为主,三产相对来说较弱。如果没有三产高品质的教育、文化,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影响力是带有问号的。如果“两副”不提质的话,那么这个“两副”将来的发展对于湖北省均衡的布局也是带有问号的。

   荆州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历史上受制于长江洪患。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荆州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历史性的改观,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截断了“巫山云雨”,荆江再无险。这对于荆州,甚至湖北,是一种历史性的改观,更是发展的保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许多地区甚至已经迈入后工业化阶段。荆州后发优势在生态、在环境、在鱼米。工业化水平高的地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荆州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重复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老路。必须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企业模式。新材料、新能源、有机食品、康养服务,才是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今天,坚持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从何而来?荆州在历史上对于中国的发展,贡献非常大。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农业补贴工业,以乡村支援城市,是有机制保障的。改革开放后,这种以农补工、补城的状态也没有改变。随着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国家提出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里人,有资金、有技术,希望到农村来,但是,因为土地问题,现行制度难以让城里人在农村立足,带动一方水土。为了避免城市无限膨胀,吸引积累一定财富和知识的外出群体返乡,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让城里人、城里资金,能够回到农村。

   2017821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农村土地可以直接建房出租。以北京、上海为例,土地成本占房价构成的70%,这部分就可以免去。加上开发商环节的省去,农村集体建设的租赁房成本可能只有商品的20%(一线城市)到30%(二线城市)。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自行开发运营,也可以通过联营、入股等方式建设运营集体租赁住房。这也就意味着,农村的土地资产可以盘活,城里资金、人才可以去农村发展。当然,江汉平原作为农业主产区,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惯性,需要转换思维,改革开放,大刀阔斧,吸引精英来帮助发展。

   加快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秦尊文

   荆州不仅是湖北省内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而且应当在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战略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努力打造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

   一、要抓住机遇

   荆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长江流经荆州483公里,占全省长江干流岸线的45.6%,占长江干流的17.1%,这个比重在长江干线地级市遥遥领先。2009年,荆州市政府就批准编制荆州长江经济带总体规划,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也是率先的。现在,荆州被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多项国家战略覆盖,还获批了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应抓住机遇,力争有更大的作为。

   二、要明确定位

   现在对荆州有各种定位,如全国优质的农副产品加工区、长江中游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文化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现代农业及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区域性流通节点等等。但这些都是在某一功能上定位的,我认为落脚点还是打造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

   三、要完善交通

   要结合蒙华铁路、荆州机场等建设,打造交通大枢纽。蒙华铁路建设的初衷,就是北煤南运,但回去拉什么?荆州要积极研究。要把荆州作为集散地,将南方的农产品在荆州集中,然后运到北边。同时,加快机场建设,加强长江航道治理和港口建设,加快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适应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要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要扩大开放

   要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甚至自贸区,要规划申报荆州水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在这个方面有大的动作。此外,还可研究借助蒙华铁路对接“一带一路”。依托这条铁路继续向北,可以对接到蒙古国和俄罗斯。

   五、要推进双创

   20091月,国务院在全国确定了82个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荆州市名列其中。荆州科技、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高等院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