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蓝天白云映古城。
图为环境监察人员在企业现场执法。
图为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图为环境监测人员在企业现场进行水质监测。
图为生态治污,江津湖畔水上花园成一景。
湖北日报讯 荆州长江岸线483公里,是全省长江岸线最长的市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经成为荆州长江沿岸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已经成为干部群众的行动。
荆州市委、市政府严抓生态环境保护,坚定地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着力顶层设计,重点开展源头治污,推进绿满荆楚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生态至上、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把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净土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提高认识以政治担当狠抓政策落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已经成为长江沿岸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识。
这是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这是历史性转折。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7年6月2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党代会报告指出,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
这是荆州人民的坚定承诺。
荆州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打好“十大战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荆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荆州市环保局切实把绿色发展新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全局各项工作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谋划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主动作为使洪荒之力推动长江大保护
规划引领,红线管控。
初步构建“共抓大保护”的规划体系。荆州市环保局按照《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完善荆州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既有的专业规划的修订完善,为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和技术支撑。
荆州市从产业规划调整入手,通过对全市各沿江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强化了“三线一单”约束作用,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为未来发展留足绿色空间,从决策层面上解决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环境准入,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准入标准,从严审批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及造纸行业项目,严控在长江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
突出重点,严控“水气土”。
——水污染防治经验走向全国。
荆州创造性开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为主要内容的“三污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