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在人们持续55年的造林后,变成了广袤林海、固碳减排的“天然氧吧”,堪称世界奇迹。2017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图为塞罕坝美景。新华社发
“中国目前正在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城市改善空气质量。”路透社日前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给予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际人士纷纷予以积极评价。
“中国的生态文明进步将助推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韩国地球治理研究院院长贝一明表示,中共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大计,中国下定决心走绿色发展之路,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切实落实到行动之中。“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中国的生态文明进步不仅意味着中国百姓的生活将显著改善,而且将助推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泰国玛希隆大学社科人文学院院长勒蔡·斯恩源认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采取的重大改革举措,正在为世界确立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将目光转向东方,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寻找新的路径”。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对中国环保问题的跟踪已有20年。今天的中国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被列入指导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措施很有效果。举例来说,今天中国政府对污染企业拿出的经济惩罚措施,能真正起到实效。”
经常去中国实地考察的日本丽泽大学客座教授三潴正道最近去了一趟青海省的日月山,那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当地民众植树建设美丽中国的热情深深感染了他。
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中国业务总监贾韦德·阿赫塔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对于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核心政策,中国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铁线路更多了,人们的出行不仅便捷,而且环保。”比利时比中协会副主席安娜·登格鲁丹伊森最近刚从北京回来,她这样感慨说。登格鲁丹伊森创办了比利时弗拉芒语版《今日中国》杂志,几乎每年她都会到中国采风,对环境和生态问题格外关注。登格鲁丹伊森表示,过去5年来,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核心政策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