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辉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在“十五”规划确立“南水北调”工程后,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以孜孜以求的精神,连续多届不间断地向国家建言汉江保护与发展,立项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一步加强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尽快启动“引隆补水”项目……不胜枚举。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如何落实在湖北发展和南北共同发展中?
今年两会上,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再次用3件拟提交的提案,关注汉江,恳请国家支持汉江生态经济带加速奔向更绿更畅更富更美。
水资源利用已达上限,引江补汉在呼唤
汉江中下游是湖北经济发达地区,近两千万人在这儿工作生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正逐渐成为京津冀的重要水源。
“汉江流域水资源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迫切需要实现长江与汉江的水资源配置。”长期从事长江规划工作的仲志余委员说。
新挑战是什么?他认为至少有三个,丹江口水库来水的减少以及不确定性影响供水水量与保证率,汉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需要丹江口水库最小下泄流量进一步增加,汉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已达到国际公认的上限。
新形势是什么?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以及国家雄安新区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汉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为保障国家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战略的实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保驾护航,需要实施引江补汉工程。
当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进行“引江补汉工程规划”。仲志余建议,加快推进“引江补汉”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贯彻落实好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可考虑将南水北调中线供水作为雄安新区的主要水源。”他说,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已覆盖到雄安新区,引江补汉工程能够提高雄安新区的供水水质以及供水保障。
实现南北互利、共同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他建议:建立生态及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对水源区以及影响区汉江中下游长效生态补偿,维护引调水工程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支持汉江中下游建设一批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