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 三年调送百个东湖水
——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十堰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并把每年的12月12日,
设立为该市“生态文明日”,全民守护核心水源地生态
图为:12月6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附近,丹江口水库清泉沟湖水清澈,几棵大树被水淹没,形成“水中花”的美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勇 通讯员 谭金玮 摄)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欧亚 通讯员武耕民 李文财
100个东湖的水量调送北方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上午8时,三年来,累计向北方输送优质水114.25亿立方米,相当于把100个东湖的水量搬到了北方。在受水区水资源供给、水质提升、减缓地下水下降、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惠及北京、天津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5000多万居民。
北京市城区超过70%的供水、天津市城区所有供水来自中线供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南水北调成败关键在水质。作为核心水源地,十堰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对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起到了有力作用。
今年4月,《中国南水北调报》载文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是湖北省最早实行河长制的地方。十堰的河长制之路或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十堰市河长制始于2008年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三城联创”,通过实施河道治理、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