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有效推进 支撑决策 服务万家
发布时间:2018/05/28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3638

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有效推进

支撑决策 服务万家

人民日报记者 孙秀艳

要去河北、山西出差,浙江姑娘顾明真点开手机APP除了查天气,还特意看看未来几天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非常方便,现在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报也挺准的。”小顾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数据,浓缩的正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这几年改革的成果。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工作。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3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环境监测方面的改革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几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速,生态环境家底说得清、说得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支撑决策,服务着万户千家。

  水土气三网初步建成,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生态环境部不断完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布局,扩大监测范围,进一步提升对环保重点工作的支撑能力和水平。

  空气质量监测最受关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6项指标监测能力,加上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不仅这张网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酸雨、沙尘监测网也已建成。在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还建设了颗粒物组分及光化学监测和降尘监测网,进一步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

  小顾看到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来自“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重污染天气预报网络,这张网络实现了对未来13天空气质量精准预报,以及未来7天空气质量潜势预报。

  逐月召开视频会、半月通报各地进展,最近,生态环境部对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的调度紧锣密鼓。截至412日,959个需要地方新建的水站中,842个水站站房已开工建设,7月底前全面建成联网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地表水国控断面从“十二五”期间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