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何英
“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污染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对宜昌推动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给予赞许。
5月2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在长江发展新的历史节点上,再次部署行动。
连日来,一股热潮,在宜昌涌动;一种思想,在宜昌落地生根;一种力量,在宜昌喷涌而出。这就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推进绿色发展和转型跨越的合力。
斩浊流,迎难而上
5月10日,江澄碧,岸葱茏。兴发集团?亭工业园内,200多名工人正对热电厂等多个厂房进行拆除。“拆除没使用爆破,甚至大型机械设备都没上,由工人采用小型工具切割搬运,就是为避免搬迁造成二次污染。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还在耳边萦绕,永远不会忘怀!”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以此为动力,动作更大,行动更快,加大保护长江的力度。
强力破除化工围江,宜昌攻坚之战已破冰,任务依然艰巨。去年宜昌关停25家化工企业,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总收入下降超过10%。与此同时,总投资234.34亿元的52个化工、建材、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新项目被“坚拒门外”。
一面是削减旧动能的阵痛,一面是生态修复的账单,财政收入一减一增压力交织。据调查,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涉及资产1284.16亿元,职工5.25万人,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经济和社会压力,工人安置、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都是棘手难题。
“绝不为了生产总值牺牲生态颜值。”宜昌市委市政府表示,克服财政困难,设立10亿元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力搞好员工转岗安置和社保接续工作。
“不怕忍痛割疮,不怕压力交织,不怕触动利益,不怕刀刃向内。”宜昌推动长江大保护行动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