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之后,天津成为我国第五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城市。
启动仪式上,8家企业签订碳配额交易协议,以每吨28元出售碳配额指标。截至今天收市,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完成协议交易5笔,成交量4.5万吨,交易额125万元;线上交易共计4040吨,交易金额共计120295.2元,平均价格每吨29.78元。
2011年10月,天津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7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之一。交易市场制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以发放碳排放配额的形式将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类碳排放主体,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实现社会节能减排效率最大化、总成本最小化。天津市已将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油气开采等五个行业中自2009年来年排放二氧化碳2万吨以上的114家企业单位纳入初期试点范围,并于日前完成了碳排放配额初始发放,发布《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并规范交易活动,允许试点企业通过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扣其部分碳排放量,比例不得超过年度排放量的10%。试点企业当年结余配额可结转至下年度继续使用,同时对逾期未能足额上缴配额的试点企业通过从次年分配配额扣减等手段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