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工业转型,节能减排动真格
发布时间:2016/04/25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2180

    湖北日报讯 流域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国40%以上,内河航道里程占70%,可利用淡水资源占40%,4亿人正在饮用长江水。  

    长江,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令人忧虑的问题也相伴而生。   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长江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288.1亿吨,仅隔十年,2014年的这一数字增至338.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约200亿吨,相当于一条半清江!   重化工围江,污染源难控,污水量增大……生态长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湖北,如何破解难题?   集中搬迁,化工显现“三集”效应   2015年4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武汉市?口区工农路,有着60年历史的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厂房,机器停止轰鸣。这家三环线内最后的化工厂正式停产。  

    厂房四周拉起了警戒线,消防车、危化救援车严阵以待。10多米高的化学反应罐,用吊车小心翼翼地吊起、放倒,又被一块块割开、拆下,吊上货车运走。   拥有百年历史的古田老工业区,最多时曾聚集了99家化工企业,武汉第一块肥皂、第一桶油漆都诞生于这里。  

     2008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三环以内化工企业全部迁出,在青山规划70多平方公里的化工新区。   以武汉有机工厂搬迁为标志,历时7年的武汉市化工企业集体外迁接近完成。   7年来,散布在武昌狮子山、汉阳黄金口、汉口?口等武汉中心城区的127家化工企业,全部停产搬迁。一部分迁入青山化工新区,一部分彻底关停,一部分外迁至潜江、黄冈等地。   昔日的老化工区,变身生态新城。武汉市?口区引入宜家、凯德等大型商业体,高新园区、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原地兴起。  由此,武汉三环线之内再无化工企业。   这次集体外迁,规模之大,全国罕见。   企业集中布局,项目集聚建设,产业集约发展。我省“三集”化工企业,是实打实呵护生态长江的硬招。   淘汰落后,消除隐患——   “十二五”期间,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品,加快淘汰。10万吨以下硫酸、5万吨以下的合成氨、10万吨以下的碳酸氢铵、高毒农药等产品,全面退出市场。   减排治污,清洁生产——   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三废”集中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清洁生产。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废水、废气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综合治理。   然而,忧患依然挥之不去。   沿着长江和汉江,石油化工、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各类化工园区或经济开发区中的化工专区,仍然有56个之多,可谓“县县都有化工区”。   如何进一步集中?如何持续推进减排?呵护生态长江,化工行业任重道远。   (摘自湖北省环保厅官网)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版权所有鄂ICP备13016949号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