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更安、水更畅、水更净、水更优
新洲“四水共治”建生态绿洲
邾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长江日报讯 去年7月初,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山洪突然来袭,洪水漫向新洲邾城,直接危及近2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市主要领导亲临新洲邾城抗洪一线,坐镇指挥,现场调度,新洲各界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与洪水鏖战,打赢了邾城保卫战。“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誓把水患变水利,要使新洲变绿洲,今年,一场全民“四水共治”的大战再次在新洲全区打响。5月底,“邾城防洪圈”、被絮围泵站等一批重大防洪排涝工程的完工,将为这场大战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洲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扼守武汉东大门,辖区共有一江、三河、12个湖泊、44座水库、2.1万口塘堰,既具备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又面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水患忧虑,堪称“既优于水,又忧于水”。新洲治水,正大干快上,气势如虹。
水优势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初,市委提出,要做足做好水文章,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为重点,大力推进“四水共治”,实现系统、科学、依法治水。全市“四水共治”战略决策的提出,为新洲区根治水患、保障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洲区坚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建立机构,创新机制,举全区之力,打好“四水共治”攻坚战、决胜战、持久战。
3月底,新洲区研究通过《 “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年)》。《方案》提出:从今年起,未来5年全区规划“四水共治”项目120个,估算总投资112亿元。通过全面实施“四水共治”,保障水安全、利用水空间、提升水功能、强化水管理、弘扬水文化、展现山水魅力,为把新洲打造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武汉东部生态新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到2021年,新洲将实现水更安、水更畅、水更净、水更优,勾勒山水交融、江湖相济、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彰显山水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山青水秀、江河安澜、环境优美,让全区人民共享治水改革发展成果。
新洲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结合水毁修复、灾后重建、城建攻坚和街镇面上的水务建设任务,该区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大小项目58个、总投资13.55亿元。截至目前,58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24个水毁修复、灾后重建项目完成12个,“邾城防洪圈”工程、被絮围泵站重建工程完成95%以上,鄢家湖整治按计划清淤28万立方米、完成排水泵站土建施工,武湖三泵站完成“三通一平”、抓紧拆迁、清基、清障建设,其他项目平均进度在85%以上,均确保在主汛前完工。
防洪水
“邾城防洪圈”工程本月底建成 “双保险”堤防护航城市安全
2016年7月1日晚,穿过新洲的举水河超保证水位近半米,举水河支流东河邾城城北龙桥段出现漫堤的重大险情,洪水直接漫向邾城,邾城告急!近20万邾城居民告急!当晚,市主要领导亲临新洲邾城抗洪一线,坐镇指挥,现场调度,军民齐心,打响一场生死攸关的“邾城保卫战”。最终,激流中筑起堤坝,挡住洪水,邾城安然。
这样的情势将在今年得到根本改观。去年底开建的“邾城防洪圈”工程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5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在今年汛期发挥防洪保安功能,保证新洲邾城安全度汛。“邾城防洪圈”工程主要对举水东堤、东河东堤、邾城“二道防线”、凤凰郑元堤等四处堤防进行整险加固,并重建、改造叶家大桥和14座闸站。
长420米的举水东堤修复工程即将完工。东堤按照三级堤防设计,修复工程对堤身进行了加宽、加高、加固;用混凝土浇筑的防汛通道宽约7米,可满足双向车辆通行。去年曾发生漫溃的东河东堤整险加固工程同步施工。该堤按四级堤防设计,整修加固范围长1.8公里,从叶家大桥往东北延伸至106国道东河大桥。工程对整个堤身进行了加高、加宽处理。“现在的堤又高又宽,还有水泥桩护墙,村民基本上没有了后顾之忧。”邾城街龙桥村党支部书记汪元生说。
长约2.5公里的邾城“二道防线”位于城北,按三级堤防设计。其中,从叶家大桥至邾城城北加气站的630米堤坝,为今年新建。其余从城北加气站至邾城梅店自然高地的1.8公里,为老堤身,采取加宽、加高的方式进行全面整修加固。
新洲区介绍,两道堤防防线相当于在邾城城北筑起了两道挡水屏障,“邾城防洪圈”河道堤防灾后重建工程完工后,将充分发挥防洪功能,确保新洲城关近20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7月1日晚,位于举水河西侧的新洲凤凰镇郑元民堤陶家湾段发生溃口, 6个村的上万亩农田被淹,陶家湾内400多农户房屋全部进水,淹水最深达3米,当地群众连夜转移。
今年,这里被纳入“邾城防洪圈”工程范围,被彻底整修加固。全长4.4公里的郑元堤从下游的郑元闸往北延伸至胜利闸,按照三级堤防设计标准建设。整修后的河堤加高了半米、加宽了3.5米,将在本月底完成主体施工。
据了解,通过实施防洪保安工程,新洲区分级分类巩固“长江干堤、三河堤防、水库山洪、湖泊民垸”四条防线,进一步提升全区防洪体系安全保障能力。具体包括:
巩固长江防线。2021年完成境内长江干堤险工险段整治,实现“南大门”防汛能力再提升,安全抵御1954型、1998型大洪水。
整治三大河流。明年完成举水防洪治理工程,2021年完成倒水、沙河堤防险工险段整治,努力使三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