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十堰,生态滋养“三张牌”
发布时间:2017/05/31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1884

    湖北日报讯 记者饶扬灿 通讯员李启东 上月,全省“大气十条”2016年度考核结果发布,十堰位居全省第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十堰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5天,达标率80.6%。“连续3年环保目标综合考核,我们都拿了第一。”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

   让十堰人自豪的还有一个第一:2016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9%,增速居全省第一。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十堰渐入佳境。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十堰“三张牌”越打越精彩!

   借“东风”观全球

   “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让人印象深刻!”沃尔沃集团董事会主席思文凯说,与东风合作,除了因为十堰厚重的历史和汽车文化,更看中当地生态。

   2015年,东风与沃尔沃组建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十堰,启动了这座城市发展新引擎。

   这一年,十堰还落下了另一枚战略棋子,发展新能源汽车。

   东风特汽专用车公司率先接棒,系列开发40多个品种的纯电动专用车;东风特汽客车公司一口气开发了城市公交、校车、客车等10多个电动品种;作为小客车龙头,东风小康也快步跟进。

   产业大鳄纷纷抢滩。去年6月,沃特玛集团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投产,日产电池40万只,当年实现产值11亿元;今年3月,世纪中远与沃特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试制新能源样车。

   随着武西高铁的开建,武汉、随州、襄阳、十堰、西安的千里汽车廊道正在形成。新能源电池做大品牌、覆盖全国,十堰是最理想的战略支点。

   市经信委副主任康双成介绍,目前已有苏州安靠、天津力神、颐发铝空电池、沃特玛4家电池企业入驻十堰,电机、电控等五条生产线也已配套投产。“3年后,十堰新能源车产能可突破3万辆,拉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过千亿元。”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堰有底气——年产80万辆的产能要素,500多家汽配企业,20多万汽车设计、制造、营销专业人才,年交易额200亿元的汽配交易市场。

   市委书记张维国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十堰制造从大到强。”

   瞄准世界领先,东风牵手沃尔沃,保持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市场占有量。

   十堰汽车零部件,过去配套东风,现在配套全球。从发动机、变速箱,到轮胎、汽车电子,覆盖北美、西欧、中非,十堰已成为国际零部件制造中心。

   国际卡车之都,零部件制造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汽车动力之都——十堰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汽车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优势最明显的地区。

   2016年,十堰中重型卡车占国内市场份额25.3%,占全球11.2%,雄踞全球榜首。

   借“东风”放眼全球,十堰定下“双千亿规模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目标:到“十三五”末,传统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冲刺1000亿元。

   人人称道“大武当”

   坐看风云舞,逍遥此山中。41岁的法理中来自法国波尔多市,在武当山采茶、种菜、练功,度过了3年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

   据十堰市旅游委统计,去年,武当山吸引国内外游客74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3亿元。与5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武当山旅游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三个转型——

   思想观念转型。发掘道教为主的武当文化品牌价值,搜集整理文物资料100多万字、图片3万张,抢救性完成了玉虚宫、五龙宫大殿等10多处古建筑的复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