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确保“河长治”各省有高招——本报发起,湖北、浙江、江西三省记者访河长问代表
发布时间:2017/03/14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1839

 

图为十堰神定河,昔日的“龙须沟”成了市民踏青好去处。

 

图为江西抚河新貌。

 

图为浙江台州方林村竞争河水清景美。

   湖北日报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今年1月底,我省出台实施意见,要求到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制体系,覆盖到1232条河流和755个湖泊。这比全国提前一年。

   专家认为,“首长负责、部门共治”的河长制,将有利于破除长久以来“九龙治水水不治”的顽疾。

   如何确保河长制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全国两会上,本报组织发起,与浙江日报、江西日报记者联动采访,共同探究河长制如何带来“河长治”。

  为什么说河长制能管用?浙江竞争河河长方中华:

  就是要“以水质论英雄”

   “省长村长,都是河长。”这句话,浙江老百姓口口相传。

   浙江从2008年起在全国先行先试河长制,2013年起在全省推开。目前已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省级河长、市级河长、县级河长、乡镇级河长、村级河长,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各级河长们实行“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是一名最基层的河长,即村级河长。

   “‘以水质论英雄’,这是我们最常说的话。河长制之所以能管用,是因为这一制度把履行河长之职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对不履责者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方中华介绍,今年全省近千名干部被追责。

   总长2200米的竞争河,从方林村经过。村里以党员、村民代表为主体,建起了“护河队”。他们每天都要看一看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查一查水质情况,盯一盯河岸绿化的工程进度等。

   在街道层面,有一个“五水共治”微信群。如果发现水变脏了、河道里有垃圾,就会有人第一时间曝光。

   方林村通过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河岸美化等工程,让竞争河两岸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方林村入围全国首批生态村。

   实行河长制,浙江省共计6万名河长用3年时间,写就了一部现代版“大禹治水”壮歌:全省共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整治“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城乡水环境明显改善。

   作为省级河长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自豪地分享了一个喜讯:浙江实行河长制以来,跨越丽水、温州两地的飞云江流域水质显著改善,被温州人称为“大水缸”的珊溪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一类。

   前几年,陈小平调查发现,飞云江沿岸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乡村旅游如火如荼。陈小平既欣喜又担忧:“不能只顾当下的治水,更要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才能让河流少受污染。”他以省政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把多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输送到泰顺、景宁和文成。

   “寓治水于富民,这是浙江治水的终极理想。”陈小平说。

  行政首长忙,有无时间管一条河?湖北神定河河长张维国:

  责任上肩,再忙也能当好守护神

  “各级行政首长当河长好是好,但他们工作太忙,有没有空去管一条河?”这是眼下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委书记、神定河河长张维国肯定地作答:“能!责重于山,再忙也要集中精力承担好这个重大责任,履行好这份神圣职责。责任上肩了,再忙也能当好河流‘守护神’!”

   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十堰是湖北最早试行河长制的地区。201212月,借鉴浙江经验,对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官山河启动河长制。现任市委书记、时任市长的张维国任治理难度最大的神定河河长。“500多个排污口,数以万计的风险点,水源区上游140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担任河长5年,张维国对这条50多公里的河流,早已熟稔于心。“当河长,要亲力亲为,不能当甩手掌柜。”5年里,他多次徒步调研,“水质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会出现何种变化,隐患有哪些,都要心里有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