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为建设全国碳交易金融中心做好准备
发布时间:2014/07/02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2799

2014年6月27日,深圳碳市场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这对于注册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点特殊: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一周年纪念(6月18日)、635家管控企业履约大限(6月30日)刚刚过去。深圳碳市场在运行一年后迎来了收获果实和放飞希望的日子。

成交额率先突破亿元大关

作为全国首个启动的碳市场,深圳市于2013年将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建筑物纳入碳排放管控范围,并发放配额,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展交易。2014年6月27日,深圳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10373万元,成为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

2014年6月30日是管控单位首次履约的最后期限,业内将履约情况比作新兴市场的首场大考,考试成绩甚至被提到评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价值和示范意义的高度。

“截至6月30日上午,履约企业达到613家,占管控单位总数的96.53%。目前未履约管控单位仍在积极履约中。”对于可能出现的企业违约,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和《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违约企业将面临严格处罚。

借力前海实现快速发展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是建设深圳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市场建设初期,不得不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生存压力。”陈海鸥同时表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建设深圳碳交易试点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同时也在为建设未来的全国碳交易金融中心积极努力,做好各项准备”。

2012年底,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低碳金融公共交易平台项目顺利获得前海财政资金支持。陈海鸥坦言,前海的政策资金支持,有助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加快市场建设的步伐。“事实上,也正是前海的资金资助,减缓了我们建设交易市场的部分资金压力。”

低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由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低碳技术交易、低碳金融产品交易和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五大子平台组成。据介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在该平台上开展一系列金融产品创新,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碳债券、碳基金、碳配额质押等。通过各个平台个性化的分类服务,以及平台之间的对接功能,低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一站式”解决节能减排市场主体在融资和技术方面的需求。

陈海鸥表示,将充分利用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契机,为建设未来的全国碳交易金融中心做好准备。除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之外,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低碳金融也将推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业务运作模式,并催生一批碳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前海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些都和前海的发展息息相关。像深港合作,像境外投资者(不管是跨境人民币还是跨境外币),像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这些工作都在前海的大环境下和前海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快速推进。我们也希望更多地借助于前海的政策支持,取得发展先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放眼未来谋求战略突破“国家提出,要用市场化手段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用市场化手段帮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这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对于记者询问关于低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进展情况,陈海鸥表示,“在试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方面,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主管部门的带领下,所做的努力和探索都是为国家未来建设全国性市场做准备的,我们在试点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将原原本本报告给国家主管部门,为更高层的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我们已经推出我国第一只碳债券,正在与专业合作伙伴研发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交易产品等在积极探索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可行路径,与多家国际气候交易所建立联系和交流,多方推进国际合作,以增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树立正面形象,支持国家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陈海鸥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表示。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版权所有鄂ICP备13016949号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42号